惜文读书笔记 传记 知行合一王阳明(1472-1529) 读书笔记 摘抄 原文摘录 度阴山

知行合一王阳明(1472-1529) 读书笔记 摘抄 原文摘录 度阴山

序章 心学诞生的前夜 天理其实就是满足我们生存下来最基本的需求,除此之外都是人欲。 理学家认定,个人道德是能力…

序章


心学诞生的前夜

天理其实就是满足我们生存下来最基本的需求,除此之外都是人欲。

理学家认定,个人道德是能力的基石,没有个人道德,能力就大打折扣。

理学有一一个严密完整的体系,一切问题都有答案,你不必在去寻找答案。

朱熹理学的修养方法是以读精熟和持敬为主

第一章 为什么悟道的是王阳明


何谓第一等事

做圣贤

两件荒唐事:新郎失踪和格竹子

王阳明对任何一件事只要痴迷起来,就会倾注十二分的精力,这种使人震惊的热情让他在每个领域都可以成为专家级人物。

朱熹理学:人在面对自己所不知的物时,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把它搞清楚。

彷徨和痛苦才是天才的共性

消除痛苦和困惑,思维之船必须重新进如一种“新的信仰体系和实践体系中”。

有一种无趣叫仕途

1499年修建王越坟墓

转折点

无论多么宏大深渊的宗教,在人性面前都要俯首称臣。

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

1504年,王阳明在占若水的帮助下创建心学,但未成体系

刘瑾风暴

刘静和朱厚照从小一起长大,建立深厚的主仆友谊

知而不行,只是未知

生活自由有它自己的准则,凡是你能预料的事大都不会发生;凡事你没有预料到的,毫无意外地肯定会发生。

释厄路

1508年到达贵州龙场

做自己的主人

突然发现,圣人是没办法改变外部环境的,他们只是适应环境。

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。

新朋友和新敌人

良知告诉一个人,孝顺父母的终极目的是让他们心上安宁,物质条件还在其次。

立志、勤学、改过、责善

朱熹是通过经书得到天理,然后去实行;陆九渊是通过静坐得到天理,然后去实行。王阳明就将“知行合一”。

心学的政治力

所谓政治力,无非是一个人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,主要就是人际关系。

朱陆异同

禅宗注重的是修养(尊德性),而几乎没有学问(道问学)

贵人王琼

那些精明的人往往都是用心的人,用心的人就会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秘密。

一个人是否成熟,要看他在面对事情时的态度。

“只要心不去跟随它”就是不动心

第二章 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南赣剿匪


人性无法改变,却可以引导

我不应该在不擅长的战场上和敌人较量,我的特长在战场之外。

横扫詹师富

王阳明打仗,重点不在排兵布阵上,而在前期的谋划上。

胜败由心,兵贵善用

人面对事情时如果有侥幸心理,必定失败。

制心一处,无事不办

一个人如果用心诚意,天下就没有难事

金龙霸王池仲容

中国古代人没有财产权的概念,因为没有人权的概念

池仲容也会用计

提升个人道德固然重要,不过用严厉的手段扫荡那些不道德的人和事更重要。

定力的交锋

这种靠纪律维持的组织,一旦没有了领导,必是一盘散沙。

只怕有人心

王阳明军事上三个过人之处:不重形式,只重实质;以毒攻毒,以贼攻贼,心理战。

“用心”其实就是一种使命感,为了一个目的而进行全方位的思考。

心学入门课——大学问

天下一切事,都是你良知的事

风雨又来

妹夫、大弟子徐爱与1518年病逝

第三章 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平定宁王


不被待见的宁王

你不谦虚接受别人的意见,最终害的是你自己。宁王朱宸濠不喜欢听取意见。

朱宸濠一直在努力

任何人的终极理想都非一蹴而就,理想的大小和当下现状有关。

人因性格、人生阅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,看待事物的态度就会迥然不同。

针锋相对

孙燧

宁王革命了

庆安保卫战

世界上唯一能拿得起放得下的只有筷子。

决战朱宸濠

一个人内心已动,就必然心不在焉,心不在焉的人必然会失败

费心为哪般

有些人,你用言语劝告根本不起作用,必须让他亲身经历失败,他才会得到真知。

真诚的权变:最难不过斗小人

恶人也不是天不怕地不怕的,他们最怕的就是丧失利益。

致良知

致良知就是用良知去为人处世,难就难在我们很多人呢不能持之以恒地致良知。

伟大的杨延和

除江彬,立朱厚熜为皇帝

不许来京

杨延和阻扰朱厚熜召王明阳进京

再见,杨延和

杨延和“被辞职”

第四章 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广西戡乱


万人齐捧王阳明

它以为它在攻击我,实际上是在变相地宣传我。如果我的学说是错的,肯定有人会找出对的的学说,如果我我的学说是对的,那必将被有识之士认可。

有请王阳明

南安国

走在成圣的路上

致良知的功夫就是简易真切,越真切就越简单,越简单就越真切

谢谢诸位

赏还是罚,这是个问题

一个权谋家最憎恨的就是:你根本没有资格蔑视我的权威却蔑视了,那你就是我最大的敌人。

此心光明,亦复何言

一个人如果在年轻时代不释放自己最本真的性格,他这一生将是不完美的。因为人到中年,就必须负担起社会所赋予他的责任。

152919日,早上七点到九点,王阳明离开人间。

外篇之一——心学对我们有什么用——强大内心的终极武器


我是上帝

人人都是平等的

“是非”属于智慧,“善恶”属于道德

只俯首于自己的心

蔑视权威、追求自由,崇尚独立人格

权威普遍存在于人类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思想的各个领域,它们是大人物为了控制普通人的行为和思想而苦心孤诣构想出来的。

人活在世上遇到不公正待遇时如果不争,那就是伤天害理。

去心中贼之私情

我们愤怒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别人挑战了我们外在的一些东西,王阳明真正关注的是内心的良知,面对其他一切外物时,就是一个旁观者。

恐惧不是真实的,它只是对未来的一种自我暗示。

去心中贼之私欲

一个“好名”的人,非常喜欢和人争辩,而且他一定人为自己是正确的,对方是错的。

人生在世,最大的弊病就是好名

闲思杂虑也是私欲

这些胡思乱想的背后,其实都是我们对名利的奢望和怕失去的担忧

人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方才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,能够克除想念私欲的心,才能成就自己

人生在世,不可拘泥常规

人生在世,准备遵循任何外在规则和违反任何外在规则钱,首先要问自己的良知是否合适,因为常规不在外,就在你内心中。

我们该追求什么

逐物

我们应该努力追求光明良知,其实是一劳永逸的事。

如何对付恶

凡事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,只要在自己身上找到原因并且修正,就能让对方也改邪归正,符合自己良知的要求。

不要被外来的毁谤所击倒,因为这不值得,也说明你太脆弱了。

不要操心

人必须通过做事来磨练自己的心志,磨砺自己的心境,这样面临事情时心才不会乱。

获得幸福的方法:不要和外物对立

想要获得幸福,只要不和外物对的对立就可以了。不以自己的好恶来评价外物,让外物按照它们自己的规律去发展。

一个情绪总收到外界控制的人,根本不可能有幸福感。

外篇之二 知行合一的修炼法门


格物致知

朱熹人为,孝顺父母是一个复杂的活,你必须要套就学习孝顺父母的各种知识,最后得出一套理论,然后再开始孝顺父母。而王阳明则人为,只要在孝顺父母这件事上端正好态度(正念头),良知就会引导你去如何孝顺父母,这些孝顺父母的行为是不必向外学习的。

心即理VS性即理

先用心,后探究;先探究,后用心

心外无理

朱熹是在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去寻找问题,而王阳明则是在面对问题时,才探究问题。

万物一体

那么,我们探讨的问题就是:善恶是外界的评判还是内心的评判?毋庸置疑,是我们内心的良知的评判。所以当你在开始致良知的步骤时,一定要注意,听良知的,不要理会外界的评判尺度。

本文来自惜文读书笔记(www.xiwen520.com),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://www.xiwen520.com/760.html

作者: Jordanmax

惜文读书笔记是面向职场人员的读书笔记网站。为您提供互联网、经营管理、投资理财、教育书籍原文摘录,并且分享职场基本技能、项目管理和产品经理相关知识和经历。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