宏观经济学篇
- 人均GDP是一个有用的比较工具
宏观经济政策
- 四个目标:经济增长、充分就业、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。
- 一个分析构架: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
- 两组工具: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。
国内生产总值(gross domestic product)=消费+投资+政府支出+出口–进口
- 为什么人们重视经济增长?
经济增长:长期来看,经济增长是唯一会影响生活水平的因素。
国民收入低的这些国家,并不是因为全球化才变穷,而是因为和全世界其他的确几乎完全脱节。
生产力的三大驱动因素:实物资本增加、更多人的人力资本以及更好的技术。
- 经济衰退,薪资很少会大幅下降
失业:劳动需求量下降,才会导致失业。
长期而言,工资增加的基础在于提升员工的平均生产力,亦或更好的教育投资、更好的实物资本设备投资,以及发明并采用新技术。
- 通胀率走高会使市场运作不顺畅
通货膨胀,是指任一商品与服务的价格全面上升的现象。
消费者价格指数(consumer price index)
- 贸易顺差的真正意思是借钱给国外
贸易差额:贸易顺差与逆差,谈的是金钱的流向,以及向哪边的流动比较大。
贸易顺差代表金钱流入该国,而逆差代表金钱流出该国。
- 短期看需求,长期看供给
总供给与总需求:对整体经济来说,总供给量必须等于总需求量。
价格变动会产生成本,经济学家称之为菜单成本(menu cost)
在尽善尽美的宏观经济中,总供给会随着生产力而稳定增长,而总需求会因为总供给给产生收入而出现。
-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短期现象
失业与通胀之间的取舍:失业率与通胀率,从长期来看没有任何的取舍关系。
- 政府的钱是怎么花的?
财政政策(fiscal policy)和预算赤字:财政政策是用来概况政府的租税与支出政策的一个转悠名词。
- 权衡性财政政策,知易行难
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:租税是自动的、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。
- 美国累积负债的长期前景很糟糕
预算赤字与国民储蓄:短期的预算赤字,在经济衰退期间不是一件坏事。
- 金钱对我们没有任何用处,除非把它花掉
货币银行学:银行实际上是通过放款的过程来创造货币。
货币的三种功能定义:
- 交易媒介(medium of exchang)
- 价值储蓄(store of value)
- 计帐单位(unit of account)
信用卡与借记卡是付款的方法,不是所支付的货币。
- 中央银行既有权力,也有责任
美联储主席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经济要角
美联储想让货币供给增加,有四个选择:降低法定准备金率,降低再贴现率,向银行购买债券,或是购买与借款有关的证劵。
- 你可以牵马到河边,但不能强迫它喝水
货币政策:货币政策是否应该用来应对金融泡沫,这一点是有争议的。
权衡性货币政策的问题在于经济是不可预测的。
通胀目标化的优点是使中央银行负起责任而且透明化。
- 不用扩大贸易就很富裕的国家根本找不到
国际贸易利益:相似商品的跨国界贸易会给国内生产者带来更激烈的竞争,而竞争有助于低价和创新。
来自贸易的潜在利益可以分为三类:绝对优势(absolute advantage)、比较优势(comparative advantage)、动态增益(dynamic gains)
相似产品贸易好处:
- 使较小的国家善用规模经济
- 多样性的利益
- 产业的专业化程度更高
- 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流动
- 全球化的整体方向将提高全世界的生活水平
保护主义论战:保护主义是指政府对国内产业提供简洁补贴,由国内消费者用较高的价格埋单。
全球收入差距扩大,不是因为全球化伤害了贫穷国家,而是因为它们没有参与全球化。
- 汇率剧烈波动会对经济造成很大干扰
汇率:利用稳定或缓慢变动的汇率,可创造有利于贸易与投资的环境。
强势美元有助于外国人投资美国资产,而不是购买美国商品。
1944年7月创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,是汇率固定在适当水平。
- 美元大幅贬值对美国并没有显著的负面影响
国际金融风暴:遭遇金融危机的国家都有某些共同点,其GDP会大幅萎缩。遭遇金融危机的国家在危机发生前也会出现大量的外资净流入。
- 未来的经济不再是零和游戏
全球经济观点:未来的经济在不断的挑战与崩解中将出现巨大机会。
全球经济在本质上像是一种合作创业,如果一个国家的政策有助于建立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,创造并推广新技术,改善法律与金融的基础设施以支持市场竞争,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就会成长。
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两组主要工具。前者是政府税收和支出政策,包括政府预算和预算赤字;后者是指中央银行的政策,它会影响利率、借款与放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