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建文帝:建文的忧虑
读书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不一样的。书读得好,不代表事情能处理得好;能列出计划,不代表能够执行计划。
一般领导提拔你之前总是要打压一下的,所谓磨练就是这样的,千万不要为此和领导闹意见,否则就真有可能一辈子压制下去了。
第二章 等待中的朱棣:朱棣的痛苦
读书:掌握了一些本质性的和规律性的东西,使得他们能够更为理性和客观地看待这个世界。
第三章 准备行动
朱棣派三个儿子参加朱元璋的忌日,建文帝竟然给放回了。
朱元璋装疯获取行动准备时间。
第四章 不得不反了!
关键时刻,建文帝派去监视和杀害朱棣的张信,听从了他母亲的建议主动向朱棣报信。
建文元年(1399年)八月,在靖难之役中,燕王军队与建文帝军队在真定(今河北正定)进行的作战。
第五章 你死我活的战争
天予不取,反受其咎。
马三保因在此战中的优秀表现为朱棣所重用,被朱棣赐姓“郑”,此后他便改名为郑和。
人生最痛苦的事情,莫过于不得不玩一场绝对不能输的游戏。
平安应该算是一个极其勇猛的人,在战斗中从来都不喊“兄弟们上”之类的话,却经常表现出“同志们跟我来”的道德风尚。
白沟河战役突然起大风,把南军的帅旗给刮断了,改变了战局。
第六章 朱棣的对手
大明太祖高皇帝神牌。
无论南军士兵多么勇猛,那些火器弓弩都不敢朝朱棣身上招呼。
第七章 离胜利只差一步
失败算不了什么,希望的丧失才是最大的痛苦。
朱棣的军队绕开济南进攻京都,在途中伏击追兵。
第八章 殉国、疑团、残暴、软弱
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,杀人犯在残杀第一个人时是最困难的,但只要开了先例,杀下去是很容易的。
宽容从来都不是软弱。
第九章 帝王的烦恼
你为什么要读书?为了名利去做一件事情也许可以获得动力和成功,但要成就大的事业,需要另一种决心和回答——为了读书而读书。
“朱三太子”事件:清朝政府授意史官修改历史,一口咬定建文帝自杀而死。
第十章 帝王的荣耀
信仰和正直在朝堂之上是没有市场的,想要获得成功,只能迎合皇帝,要使用谋权手段,把握每一个机会,不断升迁,提高自己的地位。
《永乐大典》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,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,初名《文献大成》,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,全书22,937卷(目录占60卷),11095册,约3.7亿字。
第十一章 帝王的抉择
朱棣疏通运河迁都北京。
第十二章 郑和之后,再无郑和
郑和是下西洋的不二人选:朱棣心腹、懂航海、有军事素养、双语能力、外交人才。
1405年7月11日,郑和在福建五虎门起航,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。
第十三章 纵横天下
安南问题的解决使得中国的西南边界获得了安宁和平静。
第十四章 天子守国门
朱棣亲自率军征讨鞑靼。
第十五章 逆命者必剪除之!
明军三大营:三千营、神机营、五军营。
第十六章 帝王的财产
永乐十八年(1420),朱棣设置东厂,这个明代最大的特务机构就此登上历史舞台。
刚出道时要低调,再低调。
三杨:杨士奇(精于权谋诡计)、杨荣(足智多谋)、杨浦(临危不惧)
第十七章 生死相搏
杨士奇的答案:太子监国期间努力处理政事,能够听取大臣的合理意见,但对于不对的意见,也绝对不会随便同意,对于近臣的不恰当的要求,他会当面驳斥和批评。
第十八章 最后的秘密
姚广孝:1418年,在北京庆寿寺病逝。
朱棣:他不是一个好人,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。